老战士纪念馆 - 迟浩田(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反响 > 查看新闻

媒体报道--倾听革命后代讲述过去的故事

来源:http://www.sznews.com 发表时间:2011/7/13

抗美援朝老兵卓继福的女儿卓振翠: “权力不能拿来为自己搞特殊”

卓振翠(左)和父亲卓继福(右)。

  晶报记者 王恒嘉/文、 图

  □卓继福简介

  卓继福,1922年2月出生。1940年5月参加革命,同年入党。1941年,任山东省委秘密交通员。1945年3月起,参加众多著名战役。1950年11月,入伍参加抗美援朝。1958年4月带头报名开发北大荒。1961年2月,赴海南岛开发建设。1963年,调汕头市农垦局。1965年响应号召送妻子、儿女回到沂蒙山。1970年带头参加三线建设。1963年至1983年间两次涨工资机会让给更困难同事,1983年7月,从韶关冶炼厂工会副主席岗位离休。

  保家卫国,抗美援朝。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二十世纪世界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新中国先后与苏联及欧亚十多个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随之而来的抗美援朝战争,让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老兵卓继福就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战士,战争胜利后,别人都作为英雄回国,卓继福却留在那里参加建设,一干就是5年。

  年轻的时候,她很不理解父亲——1940年就参加革命,到离休才是个科级干部;父亲从来不借关系为儿女谋取什么利益。后来,经历了人生的坎坷,她开始慢慢理解父亲了:“人人都像父亲那样有原则有坚持,所有人就会机会均等公平发展”。她历时三年查寻资料,行走十几个省,写出了一本二十余万字的传记,讲述平凡的父亲不平凡的一生。

  她叫卓振翠,深圳老战士口述历史研究会会长。她的父亲卓继福,是一名抗美援朝的普通老兵。

  不断“响应号召”从头开始

  卓振翠说,1947年,父亲卓继福放弃在本地一个区做“部长”的机会,带领一个营担架队员上了鲁西南战场。

  1950年11月,父亲放弃留在大上海工作的机会,以30岁大龄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前线。战争结束后,别人作为英雄回国,父亲留在那里参加建设,一干就又是5年。

  随后北大荒、海南岛、三线建设,父亲一直去新的更艰难的地方。直到1983年离开工作岗位。卓振翠在北大荒出生,后到汕头,父亲又响应号召把妻儿送回沂蒙山区。1974年,16岁的卓振翠被父亲“逼”到知青农场。当时,父亲任厂劳资科长,厂里有内部招工指标,但父亲说:“我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我怎么能拿来为自己搞特殊呢?”

  卓振翠一生经历可谓坎坷,1993年,35岁的卓振翠只身到深圳求职,换过多份职业,看过鱼塘下过岗。几十年的人生中,她看到了很多不公平,都是因为滥用权力、拉关系走后门造成的。她开始理解父亲,“如果人人都像倔强的父亲,不公平就会少些,所有人就会机会均等公平发展”。

  2005年8月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时,已经83岁的卓继福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坐在轮椅上情绪激昂地唱着《烈火燃烧在沂蒙山上》等抗战歌曲,卓振翠躲在一棵大树后潸然落泪。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将父亲的经历记录下来。

  “和父亲一样的人不少”

  卓振翠经常在医院里陪着父亲,一边听父亲口述一边撰写书稿。后来卓振翠和儿子历经三载,到全国各地寻找历史见证人采访考证。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看过书的初稿后,握着卓振翠的手,说:“这本书写得好,很有意义。”当即为书稿题写了《沂蒙之子——卓继福回忆录》的书名,并为她题字。2008年5月,《沂蒙之子 ——卓继福回忆录》由中央党史出版社正式出版了。

  卓振翠在寻访的过程中,见到了父亲的不少老战友。她说,他们中很多人也和父亲一样有坚持、有原则、有理想。卓振翠决定为更多的普通老战士写书,她发起成立了深圳市老战士口述历史研究会,已采访近500名老战士。她说“我会以写一个人、访一群人、看一代人为己任。”这些珍贵的口述历史都将编入大型出版工程《中国革命军人——老战士亲历实录》。

  今年,卓振翠带着大量红色史料、作品亮相文博会。之后,她又在深圳海上田园办起了主要面向青少年的红色展览。

 

相关连接:

http://news.sznews.com/content/2011-07/01/content_5801287_6.htm  [ 倾听八位革命后代讲过去的故事 ]

http://www.sznews.com/zhuanti/content/2011-07/01/content_5800171.htm  [ 倾听八位革命后代讲过去的故事 ]

您是访问本站第1523837位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