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士纪念馆 - 迟浩田(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反响 > 查看新闻

南方日报报导--三八红旗手 建老战士纪念馆

来源:老战士口述历史研究会 www.lzscn.com 发表时间:2013/7/14

  

  “一个土生土长的沂蒙山人;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子;一个吃了一辈子苦却不会享福的老人;一个一辈子跟随共产党打江山、搞建设却从没想过升官发财的老战士;一个时刻为他人着想,把困难留给自己,在一般人眼里被看成傻得出奇、蠢得要命、只会吃亏的土八路,这就是我的父亲。”

  这是卓振翠在《沂蒙之子——卓继福回忆录》中描述的父亲形象。为了完成这本传记,卓振翠追寻父亲的足迹,先后走访山东、河北、河南等十几个省,遍访八大战争纪念馆,采访父亲的战友和其他战争亲历者。在这个过程中,她觉得应该将更多老战士的故事展现给全国人民,于是在深圳建立了全国首家老战士纪念馆,成立了深圳市老战士口述历史研究会,开办红色教育网站,在文博会展览老战士文物等。

  去年,卓振翠被市委、市政府、警备区授予“爱国拥军模范”称号;3月4日,卓振翠荣获“深圳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为父亲和老战士写本书

  卓振翠祖籍山东,1993年来到深圳。第一份工作是工厂会计,两个月后工厂倒闭,因为没有深圳户口,找工作屡屡受挫。她从看护水塘做起,如今已成为国企干部。

  “我的父亲今年91岁,受他的影响,从小就崇拜革命英雄。”卓振翠说。从2005年开始,她追寻父亲和烈士叔叔的足迹,走访山东、河北等十几个省,遍访八大战争纪念馆,采访父亲的战友和其他战争亲历者。

  “一开始很多人不理解,不知道我要干什么,一些老战士还开会研究,以为我是骗子。”卓振翠谈起尘封多年、久未提起的战争往事,让老战士们热泪盈眶,逐渐明白了卓振翠的来意。

  为了写书,卓振翠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每年外出长途走访三到四次。“别人买房买车,我把省吃俭用的工资都用做活动经费,这些年先后花费了几十万元。现在还住着当年8万元买的保障房,非常简陋,不过我觉得值。”她说。

  历经3年多,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为主线,卓振翠出版了《沂蒙之子——卓继福回忆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看了此书后向卓振翠表示,“所赠一书已阅,内容与写作均很好,谢谢你所做的一切。”

  建全国首家老战士纪念馆

  在写书过程中,卓振翠认识了一批像父亲一样的老战士,他们身上都有曲折壮美的故事。她发现,全国尚未有老战士纪念馆,于是决心为老战士们建一座,让子孙后代都来了解他们。

  2011年11月,全国首家老战士纪念馆在深圳海上田园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并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亲笔题写馆名。展品划分为深圳、广东、全国三个展厅,迄今已收到全国各地老战士捐赠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老照片5000多张,老将军亲笔题名的回忆录300多本,红色革命文物1500多件,以及大量珍贵历史影像资料、文献、信件及手稿,还有约200位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战士共5万分钟影像资料和600多位抗日抗美老战士手印。

  记者看到,卓振翠历经多年收集到的老战士文物非常丰富,有斑驳的水壶、发黄的帽徽、破碎的棉袄、做工精致的荷包、“赠给最可爱的人”的瓷缸、敌军飞机残骸制作的筷子、年代久远的纪念章等。

  她说,馆内的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鲜活的历史故事,都是当年的真人、真事、真名。她拿起一个做工精致的绣花荷包告诉记者,这个是当年解放军入朝前,山西的一个女孩为志愿军做的绣花荷包,这在当年是送给情人的,她把它送给了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以表达对他们的祝福。

  在收藏中,有两只印有“最可爱的人”字样的茶缸,她拿起其中一个说,“当年父亲和战友在朝鲜战场,打饭时突遭轰炸,战友紧握着茶缸的手臂被炸飞到树上,父亲爬上树将残肢取下,放入木盒,草草埋在阵地里。后来,父亲一直将这个茶缸带在身边。”

  老战士文物今年再次亮相文博会

  “近来全国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不正是当年的老战士所具有的革命精神吗?”卓振翠说。

  她介绍,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老战士纪念馆,了解老战士这个群体,她已经连续两年组织了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老战士参加深圳第七、第八届文博会,首创文博会红色文化展馆。

  今年,她将再次邀请全国各地的老战士穿上军装,带上银光闪闪的勋章走进文博会。同时,将老战士纪念馆的文物,通过协助单位提供的玻璃展柜在文博会展出。此外,今年文博会将举办首次“老战士颁奖典礼”,给每一个老战士发放文物收藏证书,并聘请他们为老战士研究会顾问。

  南方日报记者 杜啸天

  媒体链接: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3-03/08/content_7171641.htm

您是访问本站第1523653位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