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士纪念馆 - 迟浩田(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查看新闻

记录片《百人百集老战士口述史献给百岁的党》续篇即将播出

来源:老战士口述历史研究会 www.lzscn.com 发表时间:2018/3/21

 

(一)独轮车与队长的故事

2011年捐赠

      这是老战士卓继福捐赠的独轮车,他是领导一千多人担架队、独轮车队的队长。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打到抗美援朝战争。

卓继福口述

      共和国元帅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决战中战斗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经过65个昼夜的浴血奋战,人民解放军共歼敌55万余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淮海战役的胜利,不单单是共产党军队的胜利,更是广大支前民工的胜利。据统计,当时支援前线的民工数量高达543万人,远远超过了参战的军队的兵力数量。他们主要的任务是运送粮食和弹药装备。据说为了打这场战役总共筹集了9.6亿斤的粮食,最后运送到前线的也有4.3亿斤,而这些都是民工们靠独轮车推、靠担子挑、靠肩膀扛的。据说当时的民工队伍里,独轮车有88万辆,挑子30万副。

1948年冬,淮海战役期间,渤海区担架民工赶赴前线。

浩浩荡荡的支前民工队伍

独轮车精神代代传

 

(二)茶缸与烈士的故事

2011年捐赠

卓继福口述

      这是老战士卓继福珍藏的茶缸,这个茶缸全国人民都知道,上面写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至今已有60多年。独特之处是记录着一段烈士的牺牲经历。“大家快进坑道”!这是卓继福的战友詹同聚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1951年12月的一天傍晚,朝鲜战场上,卓继福和战友詹同聚一起拿着茶缸从坑道里钻出来,正准备去打饭时,敌机突然飞临他们的头顶,开始了猛烈轰炸。
      詹同聚猛地推了我一把,急促大喊一声:“快返回坑道”当敌机轰炸过后,我们走出坑道,发现詹同聚原来拿着茶缸的右手臂血肉模糊地被挂在一棵树上。我们非常难过,刚才还有说有笑的战友,转眼间就没了,这让我们无法接受。每当看到身边这个印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茶缸时,老人就想起那些一同赴朝却没能回来的战友,想起詹同聚的那猛力的一推才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卓继福就会禁不住留下眼泪。多年来,卓继福一直把这个茶缸带在身边成为自己最珍贵的宝贝。如今,这个从战火中留存下来的茶缸被老战士的女儿放进了老战士纪念馆,感染了很多老战士,他们纷纷都把自己的茶缸送来。由原来的一个茶缸,变成了无数个茶缸,斑斑的印记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那战火纷飞保家卫国的历史。

 

(三)军大衣与马血的故事

2011年捐赠

杨廷源口述

      1951年3月,老战士杨廷源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要通过清川江,原来的清川江上有一座大桥,但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就被美军炸毁了,这给志愿军的物资运输及部队行军造成了很大困难。为保证运输线路畅通,工程部队将木头和粗铁丝经过加工连接在一起,上面再用铁钉固定,与水面齐平架设起了浮桥。当时,敌人曾一度掌握了制空权,敌机24小时空中监视志愿军。志愿军只能白天隐蔽休息,天黑行军。
      一天夜间,当杨廷源跟随部队刚刚到达清川桥头,远方忽然来了两架敌机。团首长见情况紧急,判断敌机将要轰炸浮桥,便当即下令,要求大家用最快的速度跑到江的对岸。瞬时,大家立马向浮桥的对面飞快跑去。当部队跑出一大半时,浮桥就被敌机炸断了。这时团卫生股长对杨廷源说:“小杨你会游泳么?”杨廷源说:“不会”。股长又说:“你抓住马尾,快下水渡江,不要松手,否则就没命了。”此时,马背上驮的全是药箱,马在水中朝对岸游去。当杨廷源抓住马尾紧随马后快上岸时,突然敌机投下一颗炸弹,在离他几米远的地方爆炸了,在杨老前面的军马被活活炸死,鲜血浸湿了军大衣,而军大衣也被炸破了几个洞。
      正是由于马在前面挡住了弹片,杨廷源才保住性命,在经历这次战争后,杨廷源一直视这件军大衣如生命一样珍贵,于2009年从南京来到深圳,将此文物捐赠给全国首家老战士纪念馆,馆长卓振翠双手接过了这件有滚烫温度的军大衣。

 

(四)慰问袋与战士的故事

2014年捐赠

叶海口述

      老战士叶海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使他难以忘怀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浴血奋战,但更让他不能忘记的是祖国人民的全力支援。
      1951年2月,正当朝鲜战场上打得激烈的时候,国家号召全国民众为前线捐献飞机大炮等,大批物资如衣被、鞋袜、食品、毛巾牙刷以及慰问信、慰问袋源源不断地发往朝鲜战地。这件珍贵的纪念品——慰问袋,就是他所在部队收到的许多慰问品中的一件,这个慰问袋长40厘米,宽30厘米,双层布料,做工精巧,主题鲜明。袋的正面五彩丝线绣着"献给最可爱功臣",山西省交城县姚家社村康狗海,表达了当时全国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一片心意。在2014年,卓振翠馆长通过多方线索,打了一百多个电话,找到这个慰问袋的主人,这位当年热爱志愿军的年轻姑娘竟然变成了一位85岁的老奶奶,患病瘫痪多年,无法与叶海老战士相见,非常遗憾!这个慰问袋随老兵辗转朝鲜战场又带回祖国,他整整保存了67年。2014年间,来纪念馆考察了三次以后,最后决定捐献给老战士纪念馆。他说每当看到这个慰问袋,眼前即会浮现抗美援朝战争中激烈的战斗场景,想起牺牲的战友,希望老战士纪念馆能一直好好传下去,把这个故事告诉后人。


(五)“光荣牌”与主人的故事

2011年捐赠

      这是老战士陈友来捐赠的“军属光荣”牌匾,距今已有将近70年历史。
      陈友来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在激烈的战斗中,与原部队失去联系,村里的人以为他为国捐躯,壮烈牺牲了。当地政府在得知情况后就授予他的家人此牌匾,以表彰陈友来对祖国的贡献。
      后来,战斗结束了,陈友来辗转与其他部队取得联系,回到祖国,回到家乡,家人喜出望外,但仍珍藏此牌匾。上世纪70年代,当地一带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很多村庄成为汪洋一片,洪水退后,家人收拾房子时,发现牌匾不见了,于是就四处寻找,原来牌匾被洪水水流冲到了几公里之外的村庄,邻村居民捡到了索要高价,陈友来的妻子为了纪念丈夫这段战斗历史,狠心花了近百元赎回牌匾。后来一直挂在家门口,家人格外珍惜。卓振翠馆长上门征集了好几次,做了大量工作,他们全家人召开家庭会议后,才决定将这块牌匾捐给老战士纪念馆。
像这样有温度有故事的文物,在老战士纪念馆里有很多,等待各位来参观……

 

(六)老战士纪念馆的故事

2009筹建至今

      老战士纪念馆是全国首家深圳唯一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志愿军老战士纪念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海上田园旅游区,是深圳红色文化融合绿色旅游的新亮点。
      本馆与传统博物馆有着不同特色是:一、普通战士及后代创办的全国首家深圳唯一普通战士纪念馆。二、是抢救下来的活历史尤其珍贵,有力地说明了一生跟党走不是一句空话,是老战士一生践行的真理;三、这是一个英雄的群体,在这里让我们肃然起敬,崇尚军人。
      馆长卓振翠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强军梦甘当老兵文物代言人,历经十载,倾尽家产创建的,并于2016年获得国家专利。她将父亲的经历写成书《沂蒙之子》,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国家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题写书名,并以这本书为敲门砖,敲开了千家万户老战士家门,通过战友找战友,感动着自己,也温暖着一代老兵,引起全国许多老兵的关注。
      它是以一个普通战士伴随共和国诞生成长的风云岁月经历为线索,侧重展现和讲述在硝烟与炮火的战场上没有被记录下来的万千无名老战士为共和国奉献的历史片段。它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解放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个老战士的口述历史,通过一件件具体真实的革命文物,用接地气的形式来诠释和补充党史、军史,为无数的老战士保留和收藏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忆,构建了一座爱国教育的资源宝库和老战士忘我奉献精神的研究基地,为老战士立起了一座伟大丰碑成为国家记忆!
      本馆包含红军厅、新长征厅,抗日战争厅,解放战争厅,抗美援朝战争厅、将士传记题词厅、双拥模范荣誉厅,馆内迄今挖掘八路军旧址一处。挖掘征集老战士文物多件,老战士亲历战争口述史影像若干,馆内的每一件革命文物,每一个英雄故事,都是真人、真事、真名,极具说服力,不仅昭示了革命前辈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信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迟浩田上将亲笔为本馆题写馆名。老红军战斗英雄向守志刘应启和刘玉堤韩德彩等数百名老战士老将军为老战士纪念馆授予墨宝和传记以资鼓励。本馆创办于2012年,接待数万观众,连续多届参展中国文博会获好评,携文物到部队学校社区等演讲上百场,与国家级纪念馆等单位多次合作成功,被政府作为双拥模范城市迎检点。目前来自全国老战士文物源源不断涌进,成为国防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基地,成为新兵入伍,大学生入党宣誓必来之地,老战士的光荣传统在这里得以继承发扬。媒体报道报纸过亿张,创始人因此获国家级荣誉,被深圳市委市政府警备区评选为"双拥模范和三八红旗手"。
      本馆创始人卓振翠来深二十余载,系田园旅游区"元老级人物",见证和参与了旅游区的开发和建设,并根据国家号召"依托旅游景区做好深化国防爱国教育"。创造性发明了全国首家深圳唯一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志愿军老战士纪念馆这一红色经典项目获国家专利。

全国首创老战士纪念馆邀你走进全景VR

 

请点击:  老战士纪念馆全景VR

纪录片《百人百集老战士口述史献给百岁的党》继续征集中……
联系人:老战士纪念馆馆长
卓振翠
联系电话:13713801269 
0755--27259463 

您是访问本站第1523835位战友!